当前,校车安全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强烈关注。如何避免校车事故频频发生?发展校车有哪些模式?值得大家深思。
一校车不规范是威胁学生安全的重要原因
根据有关调查,社会上对校车的需求很大,具体体现在:在农村,由于学校布局调整,大量撤并校,学生上学路途变远,家长没空接送。一些地方通过建寄宿制学校解决这个问题。但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不适宜住校,而且住校的学生放假回家也需要校车,但校车的供给没有及时跟上。很多校车干脆是私人运营,没有资质,更有甚者用农用三轮车、摩托车接送孩子,很多时候,人多车少的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,各种校车超载现象就非常严重。家长即担心,也很无奈,明知这样的车不安全,但是没有正规的校车,只能让孩子冒风险。正规校车缺乏,造成了“黑校车”泛滥,超载等违规行为,给孩子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。
二落实政府责任是解决校车问题的核心
对于发展校车,政府责任不可缺位。校车的运营需要多方面的资源,比如通过立法保证校车的路权,还需要制定一系列国家标准等,这些资源只有政府能够提供。加之,校车运营的利润较低,责任重大,更多的是公益服务性质,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,吸引力不大。所以,政府应该在校车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,制定相关法规,监管日常运营,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。
对于校车的发展,政府应该承担主导责任,积极推动校车工程的实施,为普及校车提供资源,并对日常运营实施严格监管。政府还应推动相关立法,一方面让校车在行驶中享有一定“特权”,尽可能保证学生的安全,另一方面为监管校车运营提供依据。
我国没有专门的校车法,在义务教育法中也没有关于校车的规定,造成监管中无法可依。另外,一些统筹的工作也需要政府各部门互相协调来做,比如设计校车的行驶路线等,这些更加说明政府在校车安全问题上的重要性。
三拓展工作思路是解决校车问题的关键
关于校车的运营,目前有政府主导、企业主导、政企合作等多种模式,对于具体的运营,有些地方尝试成立专门的校车公司,或者通过招投标形式把校车运营委托给客运公司;办校车不能是单纯的“慈善工程”,在校车的运营中,政府应该以适当补贴弥补其利润的不足。激发企业办校车、办好校车的积极性,只有从根本上努力,校车的缺乏,校车服务等相关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。
当然,政府不一定要把购买、运营等具体事务一揽子包办,可以鼓励企业、学校来办校车。但是政府也不能完全不管,要切实做好立法、监管、统筹等工作。
四各项配套措施跟上是解决校车问题的重点
当前校车安全该由哪个部门管,实践中,教育、公安、交通等各部门都沾边,可是责任没有明确界定,“都能管”可能就变成“都不管”。
很多学校不愿意办校车,主要是怕出了问题负不起责任。有的地方出了校车事故,就仅仅处分校长和教育部门的负责人,这是没有道理的。校车不是教育部门一个部门可以管的事情。校车是政府应该配套的义务教育基础资源,教育部门在其中只能起到一个配合的作用。这个问题需要由政府牵头,由发改委、交通、教育等部门互相配合,共同解决。因此,政府应该尽快把相关立法提上日程,通过立法来明确各方面权责。有了法律依据,校车的安全监管才能在实践中有法可依,公安部门、交通部门、教育部门的职责才能明晰,这样监管才能落到实处。比如说,公安部门要负起车辆和司机资质认证的责任,交通部门要负起交通运行监督的责任,教育部门要配合,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,对校车安全进行监督。只有形成合力,才能安全发展。
所以解决校车问题,钱并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的是观念问题,是把校车放在一个什么位置来考虑的问题。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,各项配套措施也应跟上,如专门成立管理机构,推动立法等。如果认识不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,只搞“一阵风”式的重视,校车安全问题依旧会刻不容缓,学生的生命健康更是无从保障。
校车32座多少钱一台
本人南京工业大学化工专业大四学生一枚,接下来简单谈一下在南工大的就读感受。
科研水平方面,本人作为一只科研狗,这方面的关注比较多。在前一次大学排名有4个全国排名前十的专业,犹以化工,材料,轻工,安全等专业为强。学校作为理工科学校科研的氛围比较浓郁。尤其是我们专业,个人感觉学校为学生提供了非常良好的科研平台。同时,导师也比较靠谱。科研方面的进步,不得不感谢的是工大的黄校长。黄校长来了以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,建立了先进材料研究院,工科科研水平显著上升,在国外的声誉直线上升(墙里开花墙外香),这应该是得益于黄校长的人脉和远见。但是与此同时,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了一些学科、一些人的利益受损,从这点上来看,校长的步子可能迈的大了一点。
师资力量方面,(不同于科研水平)个人感觉师资力量确实雄厚,不弱于一部分985高校。大一大二时的基础课基本都是理学院的老师在负责,如果你上课愿意不打瞌睡,不玩手机,好好听课的话,绝对会让你受益匪浅。就化工学院实际情况而言,教我的老师都是让我仰望的存在,现在还记得第一节工图课的时候蒋老师给我们谈的大学规划,还记得数学竞赛汤老师爆满的课堂,也记得大二物化课上刘老师满满的板书。当然,是会有一些老师不负责任,这个问题确实存在,这个问题到了大三专业课的时候比较严重,很多专业课老师都是学院的教授,都是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很有名的专家,但是他们对学生的要求太低,授课能力严重不足,导致学生没有兴趣,教学成果出不来,这点还是以后要加以处理和改进。
考风学风这点上,个人认为南工真的很差,平时要求较为松散,考试成绩、考试风气也不抓,导致的是学风江河日下,在外风评极差。学校有时候太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和科研成果的转化,反而忘记了大学的建设不该只有学术,还有教学。所以不得不说如果在南工大你要混日子,真的是非常简单。
深造机会在这点上,不管你是考研还是出国留学,南工大的舞台是足够大的。我身边有好多人在大三前就已经申请到了出国留学的机会,不乏哥伦比亚大学,普渡大学这样的名校,这群人往往家境富裕,生活规律,学习努力,是大学前几年学校里最努力的人。现在学校也有很多对外的交流项目,这个平台足够大。我在大三上决定考研,这使得我有幸与学校里的一批大神相识,在厚学楼五楼和六楼,在寒冷的冬夜,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了一个通往梦想大学的机会。总结一下,学校的考研氛围浓厚,考研阻力较小,有继续深造计划的同学,不要担心这个问题。
个人发展在这方面,工大气氛宽松,鼓励学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发展自己,条件非常优厚(其他学校无法企及的平台)。我有幸加入学生会并在岗位上待了三年,自己组织过活动,拉过赞助,当过校友导游,开过会扯过皮醉过酒;我也有幸在学校提供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上参加过挑战杯项目,完整的实践了一整套的科研流程,这在别的学校,甚至在一些985学校,本科生大规模的进实验室都是很难做到的工作,而工大做到了,这必须要为学校的制度点个赞;我也有幸在学校浓厚的创业氛围中自己谋得赚钱的机会,培养了自己的商业意识。
写给学弟学妹在工大,有大批大批的优秀的人值得追随,我的一个感觉是,工大人两极分化有些严重,牛的巨牛,差的确实也挺差。所以,如果你有追求,有目标,那你就盯着你身边的优秀的人,不断的充实自己,厚积薄发。工大的缺点不少,也是“双非”,但是,作为工大人,要对自己的明确的定位,我们其实是除了全国TOP30以外比较顶尖的一部分人。由于某些历史原因,我们工大错过了211的发展,也因此错过了985平台,但是较硬实力而言,在全国应该在50以内。如今我身旁好多同学都会说,你们本科学校竟然不是211,真是难以置信的事情;我在课上经常会听到老师说南京工大的老师做了什么什么项目;我也经常在国内外顶级期刊上看到南京工大的单位名。所以,首先不要妄自菲薄,工大的前进建立在你我强大的基础上,所以,从自身做起,工大给你的,已经足够多,只是你不争气而已。以上,工大人共勉。